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百千萬工程”和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工作部署,今年4月,我區制定發布
我區將深入開展“1293N”行動,即成立1個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分兩步走提升鄉村風貌品質,2025年底前取得顯著性成效,2026—2027年鞏固提升并形成長效機制;開展9大風貌攻堅行動;建立健全3大機制,推動精細管控與資源盤活雙向“賦能”;區相關職能部門協同出臺亂搭亂建整治、農房風貌整治、宅基地騰退、農村“三線”整治等多個配套政策,集中人力、物力全面開展鄉村風貌品質綜合整治提升。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任務。我區將圍繞村容村貌、農村污水、“三線”治理、鄉村綠美以及農村基礎設施五個方面持續開展“煥新”行動。
一是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全面動員村社黨員干部、農民群眾和志愿者開展村莊清潔專項行動。二是加強重點區域、公共場所環境整治工作。引導農民群眾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和日常維護管理事宜。三是落實“門前三包”責任,探索實施“紅黑榜”制度,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制度化、常態化。
各村居加強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日常維護管理工作,對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加大巡檢巡查力度,確保設施正常穩定運行,出水達標排放,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規范用水行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研究出臺新搭建農村“三線”規范工作指引,合理規劃各鎮街每個年度需整治的數量和范圍。按照“強弱分設、標識清晰、牢固安全、整齊有序”的技術要求,以入地、入管、捆扎等方式,改造、整理或拆除空中橫跨道路、雜亂無序、低垂松垮及私拉亂接的線纜,清理廢棄架空線纜和線桿,消除各種弱電飛線亂搭亂接問題。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綠化工作有機結合,摸清村莊綠化新增植樹空間,廣泛動員黨員群體參與鄉村綠化工作,開展綠美鄉村“五個一”活動,做好“四小園”規整修繕,因地制宜打造“美麗庭院”。同時,開展荒山荒地荒灘綠化,加強農田防護林建設和修復,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將特色景觀串珠成鏈,以打造最美旅游公路為契機,優化生態廊道、綠道、碧道、古驛道,強化縣道、農村、護路林等綠化美化工作。
統籌農村基礎設施一體化布局,“一村一策”提升農村基礎設施。鞏固提升“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加快推進通村社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完善公共照明設施。做好村莊公共場所健身休閑、兒童玩樂等設施維護提升。
農房風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重點推進農房風貌整治“攻堅”行動,我區認真落實農房信息摸排工作,要求各鎮街組織開展農房基礎數據調查,建立基礎臺賬,通過危舊房清理整治,為鄉村風貌品質提升奠定基礎。保護傳統村落的格局、風貌等整體空間形態與環境,保護和活化利用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工場作坊遺址以及古驛道等;對地域特色類,重點挖掘地域特征和傳統文化習俗,建設各具特色的嶺南美麗鄉村。
加強對鎮街行政執法工作的指導,“零容忍”整治清拆“兩違”建筑,到2025年底部分化解農村“兩違”歷史遺留問題。依法依規重點拆除村莊及周邊亂搭亂蓋、違法建設;加強宣傳發動,鼓勵農戶自行拆除。
結合典型鎮村培育、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城市品質提升等工作,以“四沿”區域為重點,全面推進房屋整治提升行動。各鎮街根據各村社農房風貌摸排情況,制定“一村一策”, 對存在問題的房屋分階段、分區域依法清拆整治。對房,鼓勵村民進行外立面美化、亮化,指導鎮街、村根據房清單臺賬,結合具體情況研究處置方案。
在整治過程中,對有價值的舊建筑材料應加以利用,對有保留價值的古建筑、古祠堂、古樹名木等進行掛牌保護和妥善利用。落實建筑廢料分類和回收處理標準指引,推廣廢料制成的再生磚、再生混凝土等建材,用于建設改造基礎設施、鄉村景觀、生態護坡等。
盤活閑置資源、推進農村精細化管理是優化鄉村環境、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我區將強化規劃設計管控機制,合理布局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用地;積極探索閑宅流轉機制,推進閑置宅基地和廢棄或低效的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鼓勵村民通過內部調換、補償等方式流轉舊房。
打通全流程鏈條式管理路徑,細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辦理流程,出臺工作指引,簡化審批材料,設立“ 一個窗口”受理全流程新建農房建設審批,讓村民可以通過正常手續報批。
構建鄉村風貌品質提升“1+N”政策體系,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推廣“黨建+人居環境 ”工作模式,發揮群團力量,多舉措調動黨員與群眾合力。健全村民自治機制,推廣積分制等方式引導農民參與。
村莊規劃應加強對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建設的空間保障,對符合要求的村民住房建設用地應保盡保,保障村民 “一戶一宅”和“住有所居”。積極盤活農村舊住宅、閑置宅基地、空心村等低效建設用地,為村莊未來發展騰出建設空間。
在嶺南水鄉的懷抱中,瓜嶺村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悄然綻放著古韻與現代相結合的獨特魅力。這個有著五百多年歷史的古村,坐落于增城區新塘鎮東部,清澈的河流穿村而過,寧靜的碉樓依偎在水邊,一座座...
她是客家人的精神原鄉,“客家母親河”汀江滋育兩岸繁華,“客家首府”汀州傳承千年文脈;她是紅旗不倒的革命圣地,譜寫“紅旗越過汀江”的英雄傳奇;她還是晨昏煙火里的好客小城,以“福建西大門”...
一磚一瓦述說歷史,一石一木承載鄉愁。傳統村落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維系著中華文明的根,寄托著中華兒女的鄉愁。千百年來,廣西12個世居民族不斷融合,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廣西傳統村落...
清澈的河涌穿村而過,寧靜的碉樓傍河而立。別致的民宿與嶺南特色古建筑錯,綠樹繁花相映……漫步瓜嶺村,獨特的水鄉風韻讓人流連忘返。 瓜嶺村位于增城區新塘鎮東北部,始建...
日前,“首映在廣州”——電影《再見,也許不再見》首映活動在廣州成功舉辦。影片由香港新銳導演侯楚峰執導,何佩瑜、李東赫、孫伊晨、張景祎主演。這部在廣州市增城區取景拍攝的影片,憑借細膩溫暖...
東南網6月12日報道(本網記者 潘月容)在福建東北部的寧德,峰巒疊翠的群山與浩瀚的東海在此交匯,孕育出獨特的“山海文化”。這里不僅有白水洋的碧波、霍童古鎮的古韻,更沉淀了豐富的非物質文...